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湘潭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06:21:44  浏览:805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湘潭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

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


潭政发〔2004〕21号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潭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市属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

《湘潭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已经2004年10月7日市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





湘潭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建设部等四部委《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普通商品住房。
第三条 在本市城区规划范围内从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交易,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轮候和公示制度。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成立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由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委托,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住房办)具体负责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组织、管理、协调、督办等日常工作。市发展和改革、建设、规划、国土资源、房产、物价、财政、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住房办根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房改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变化,做好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编制本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并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统筹区域布点,做好项目准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市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会同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项目储备情况,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投资计划和用地计划。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第八条 为巩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年度投资计划控制在上一年度市城区住房建设总量的10%以内。

第二章 优惠政策

第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严禁以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改变土地用途,变相搞商品房开发。
第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程报建综合收费按照潭政办发〔2004〕18号文件规定的建设工程报建综合收费标准每平方米减免50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经营中的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第十一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除符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应当提供准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证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不得上浮。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可以以在建项目作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开发贷款。
用于个人购房贷款的住房公积金,可优先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发放。

第三章 开发建设

第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目标管理、依法办事的原则实施。
经济适用住房年度投资计划和项目安排,由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可根据需要分期或分块建设,但须在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小区内实施。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作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必须就建设项目招标、建筑质量保障、入住资格认定、销售价格构成及售后管理服务等方面,向社会明确承诺,并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领导小组递交责任状。
市住房办根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计划、年度用地计划,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发布项目信息,并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协调和督办。
项目建设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经济适用住房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中套90平方米以内,小套70平方米以内。各建设单位要根据居民的收入和人均居住面积等因素,合理确定户型面积和各种户型的比例,并严格进行管理。户型建筑面积超过90平方米的,一律不得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设计应当坚持标准适度、功能齐全、经济适用、便利节能的原则,并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优化规划设计方案;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建设水平。
第十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对其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
建设单位应当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承担保修责任。

第四章 价格的确定和公示

第十六条 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其销售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按照《湖南省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湘价消〔2003〕12号)的规定,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建设局、市住房办核定,由市物价部门发文下达。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将定价申请和有关资料及时报送价格主管部门。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成本费用、核定经济适用住房销售(预售)价格。
第十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销售价格不得超过公示的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第十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收费卡制度,各有关部门收取费用时,必须填写价格主管部门核发的交费登记卡。任何单位不得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变相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收取费用。

第五章 交易和售后管理

第二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一)有本市市区常住户口(含符合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
(二)无房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人均15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
(三)家庭年收入低于市政府划定的低收入线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无房户、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人均10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和离退休职工。
第二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申请人必须填写《湘潭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持家庭户口簿、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出具的收入证明和住房证明,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向指定机构递交申请:
(一)市属单位职工(包括企业)的住房困难户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局级主管部门初审,公示15天,并将初审符合条件者报市住房办。
(二)区属及区属以下单位职工、无主管单位职工或无单位居民的住房困难户,分别向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区房改部门初审,公示15天,并将初审符合条件者报市住房办。
(三)中央和省驻潭单位职工的住房困难户,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所在单位初审,公示15天,并将初审符合条件者报市住房办。
第二十二条 对初审符合条件的申购户,由市住房办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5天。公示后有投诉的,由市住房办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对无投诉或经调查、核实投诉不实的,在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表上签署核查意见,注明可以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面积。
第二十三条 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购户,根据住房困难程度及申请时间顺序等因素,实行轮候制度。市住房办根据轮候顺序,按程序分批上报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领导小组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及时公布。
第二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款必须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付款,并接受市住房办和财政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 居民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权属登记。房屋、土地登记部门在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分别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
第二十六条 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满5年后,方可按市场价上市出售;出售时,必须向市财政部门补交减免的有关费用和土地出让金。
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未向政府补缴收益前不得用于出租经营。
第二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以市场价出售经济适用住房后,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如需换购,必须以届时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出售给取得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的家庭后,方可再次申请。
第二十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前,要按规定提取房屋维修资金,建立业主委员会,完善物业管理制度。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由各职能部门依法依规查处:
(一)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用地用途的,由国土资源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二)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不执行规定的计价原则、计价范围和计算办法的,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建造成本的,面积不符、配套设施不符、发布虚假价格广告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三)擅自向未取得经济适用住房入住资格的家庭出售、出租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住房办责令项目实施单位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责令项目实施单位向市财政部门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额。
(四)对超过审批面积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不按规定实行项目法人招标,无故拖延工期以及建筑质量不合格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 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由市住房办责成项目实施单位追回已购住房或者由购买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并可提请所在单位对申请人进行行政处分;对出具虚假证明的单位,由市住房办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户口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公安厅 福建省人事厅 福建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户口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公安局、人事局、教育局:

  为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户口迁移管理工作,进一步方便学校学生办理户口迁移,积极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营造宽松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闽委办[2005]75号),在深入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基层相关业务部门和部分学校师生意见基础上,制定了《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户口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公安厅 福建省人事厅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七年九月十四日

  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户口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户籍管理,保护院校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院校安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户口管理,坚持有序管理和便捷高效原则,努力为院校学生提供便利。

  第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户口管理对象是:

  (一)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的具有学籍的本、专科(高职)生(含全日制的电大普通专科班、成人院校普通专科班)和非在职研究生;

  (二)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

  二、学校录取新生户口管理

  第四条 省内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本省生源的学生,一律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被军事院校录取的学生,按征兵入伍规定办理。

  第五条 省内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省外学生,或外省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我省学生,入学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办理或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六条 省外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我省生源的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到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七条 对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学生,由学校指定专人统一造册,向学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登记,不需申领暂住证。如学生本人确需使用《暂住证》的,凭学校出具的证明,向学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

  第八条 省内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的省外新生入学报到后,需办理落户手续的,集中统一落在学校学生集体户内。

  专科(高职)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凭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经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核实并加盖录取专用章的录取新生花名册,以及《录取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

  中等职业学校,凭设区市以上招生委员会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经设区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核实并加盖录取专用章的录取新生花名册,以及《录取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

  三、在校生退学、转学户口管理

  第九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转学要求办理户口迁移的,公安机关要及时予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在省内院校间转学,其户口已在学校的,由管理学籍的教育行政部门在其学籍管理审批表上签章,公安派出所凭学籍管理审批表予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跨省、市、自治区院校间转学的,由转出、转入双方院校及双方院校学生学籍管理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在《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签章,公安派出所凭《学生转学申请(确认)表》予以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第十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退学,需将其在校的户口迁回原户口所在地的,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凭学校批准文件为其办理户口迁出手续;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学校批准文件和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

  四、学校集体户和暂住户口管理

  第十一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设有集体户的,应确定一名院校领导为户籍管理负责人,一名行政人员为户籍协管员,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集体户口、暂住户口的管理工作,对本校户籍资料实行专人负责统一保管。

  户籍协管员负责协助当地公安机关对本校集体户口、暂住户口进行登记管理工作;因院校撤、并、转等需移交户籍资料的,由户籍管理负责人负责移交。

  第十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集体户,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户口实行分开造册,区别管理。

  第十三条 户口落在院校集体户内的在校学生,因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需向社会出示本人集体户口时,院校集体户口协管员应及时提供方便。

  五、在校生所生婴儿户口管理

  第十四条 普通高等学校已婚学生双方均为在校就读学生,且双方户口均为院校学生集体户的,在校期间所生子女的户口,应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籍所在地。

  已婚学生一方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集体户口,其配偶为非学生集体户口的,应将在学期间所生育子女的户口落在其配偶所在地。

  第十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未婚生育,其户口为院校学生集体户的,在校期间所生子女的户口,应随外祖父母落户。

  第十六条 在校学生为其婴儿申报出生户口时,公安派出所凭在校生提供的《学生证》、《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以及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已婚的还需提供《结婚证》,予以办理落户手续。

  六、学校毕业生户口管理

  第十七条 毕业生离校时已落实就业单位,其户口在学校的,应将其户口迁往就业单位所在地。

  毕业生凭设区市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或《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就业报到证》)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或《公务员录用通知书》以及《户口迁移证》、《毕业证书》,到就业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

  第十八条 毕业生离校时已落实就业单位,其户口在原家庭所在地,要求将户口迁往就业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凭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相关材料予以办理户口迁出和迁入手续。

  第十九条 毕业生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以下称待就业毕业生),其户口在学校的,由学校统一到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毕业生应自学校办理户口迁出手续之日起半年内将其户口迁回原户籍或家庭户籍所在地,原户籍或家庭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凭设区市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注"待就业"字样的《就业报到证》和《毕业证书》、《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手续。

  省外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福建生源的毕业生,短期内无法落实单位的,其户口应迁回生源原户籍地或家庭户籍地落户,待落实单位后,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办理户口迁移落户手续。

  第二十条 待就业毕业生自毕业之日起3年内,在本省落实就业单位,要求办理户口迁移的,依据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办理户口迁出迁入手续。

  待就业毕业生自毕业之日起超过3年,在本省落实就业单位,要求办理户口迁移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向就业地县市公安机关办理户口准迁后,再办理户口迁出和迁入手续。

  第二十一条自愿到我省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就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其户口在学校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往原户口所在地、家庭所在地、就业地设区市的城区。

  其户口不在学校的,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办理或不办理户口迁移,或将户口迁往家庭所在地或就业地设区市的城区。

  上述毕业生因再次择业到其他地区工作,本人申请户口迁入的,接收单位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准予办理落户手续。

  上述毕业生凭第十七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被人才派遣单位派遣就业的,其户口可落在人才派遣单位的集体户内。但人才派遣单位需符合下列条件:

  1、人才派遣单位经省、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并经省、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从事毕业生就业手续代理业务;

  2、人才派遣单位所在地属于市辖区行政区域范围;

  3、人才派遣单位必须是属于省、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行业系统所属的机构;

  4、人才派遣单位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颁发营业执照;

  5、人才派遣单位配备专职协管人员负责集体户口管理。

  第二十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与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人才派遣单位形成派遣权利和义务关系后,凭相应政府人事部门签注意见的《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户口迁移证》和与人才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人才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的有注明人数的《派遣协议书》等材料,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落户手续。

  第二十四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到省属和中央在闽单位,或到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报到后重新派遣的,若《户口迁移证》上的户口迁入地址与实际就业单位地址不符,户口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户口迁移证》、《就业报到证》和《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予以办理落户,并核验《就业报到证》有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接收单位的签章。

  第二十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后,户口应按下列顺序办理落户:

  (一)在就业地有依法取得房屋产权证的住所或有直系亲属可投靠的;

  (二)就业单位有设立集体户的;

  (三)在就业地依法租用政府房管部门廉租房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固定住房的;

  (四)在就业地有亲友投靠的;

  (五)在就业单位委托人事代理的人才中介机构有设立集体户的。

  第二十六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论是否落实就业单位,均应及时办理户口落户手续。

  应届毕业生所持有《户口迁移证》超过有效期满之日起6个月的,原则上回户口迁出地派出所重新核发户口迁移证。

  七、学校毕业生服现役户口迁移、注销

  第二十七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被解放军和武警内卫、边防、消防、警卫等现役部队招收服役的,应注销其户口,但不收缴居民身份证。

  毕业生户口在学校的,报到前其户口一律先迁回原户籍或父母户籍所在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凭其《毕业证书》、《户口迁移证》、《入伍通知书》办理落户手续,同时注销其户口,并开具户口注销证明。

  毕业生户口不在学校的,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凭《毕业证书》、《入伍通知书》,及时登记户口相关信息,同时注销其户口,并开具户口注销证明。

  第二十八条 被现役部队招收服役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见习期内,因不合格退出现役的,应持现役部队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并经县级人武部门确认盖章后,回户口注销地办理恢复户口手续。

  八、其他

  第二十九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学校福建生源毕业生,回福建省就业需落户的,参照本办法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在福建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海外华侨学生和在大陆就读的台湾省学生,毕业后在福建省内就业的,可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办理暂住手续。

  第三十条 户口在学校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离校后未办理户口迁出手续的,公安机关应冻结其在学校学生集体户内的户口,直至其将户口迁往生源原户籍所在地或就业单位所在地。

  第三十一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长期持有《户口迁移证》未及时落户,当办理落户时发现公民身份号码重号的,应更改持《户口迁移证》未落户毕业生的公民身份号码。

  第三十二条 对购买或者使用伪造、变造《户口迁移证》的,一经发现,公安机关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户口迁移证》落户后,又持补办或伪造、变造的《户口迁移证》再次办理落户,造成重人的,经核实,公安机关应注销其第二次落户的户口。

  第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要经常跟踪人才派遣单位集体户口管理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发现有虚假用人单位的,或在集体户内有虚假派遣人员的,责令其清理整顿,并停止办理集体户口落户手续。

  第三十五条 2007年以前(含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仍使用原《福建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

电力部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8年3月19日,电力工业部


为加强我国电力行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落实电力部粉尘治理暨尘肺防治工作会议精神,部组织编写了《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管理规定》,经过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会议讨论,做了大量的修改,现审定通过,正式颁发实施。原水电部、能源部颁发的〔1988〕水电劳字19号、安保综〔1989〕28号、安保综〔1992〕59号文同时废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力行业劳动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检测监督及评价工作,将其纳入生产管理轨道,进一步改善劳动环境,保护电力职工劳动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规定,结合电力行业生产劳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工作遵循“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管理原则,实行三级管理。
第三条 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机构是我国电力行业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体系的组成部分。劳动环境检测监督评定结果是本企业双文明建设和创一流企业的条件之一。
第四条 劳动环境是指职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作场所及周围空间的安全卫生状态和条件。检测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参加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验收相关工作,对劳动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和劳动条件分级工作等。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电力企业。

第二章 检测监督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机构分总站、中心站和监测站三级设置。
电力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总站是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和评价的业务负责单位,负责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网的技术管理、技术仲裁、技术资料汇总及技术培训。
各电力集团公司、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水电工程局、安能公司等应健全电力劳动环境检测监督中心站,负责所辖范围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网的技术管理、质量保证、信息资料汇总及技术培训。
电厂、修造等基层企业应健全电力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站。中心站和监测站的仪器设备及用房的配备参照附录A、B执行。
第七条 总站职责:
1.负责起草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网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
2.负责对中心站的技术指导、考核与评比。
3.在取得国家主管部门考核认可及授权的条件下,承担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参加劳动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监测、评价工作。
4.负责对电力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发证。
5.负责劳动条件分级评价工作。
6.负责对中心站与受检单位的争议进行技术仲裁。
7.负责汇集各中心站的年报表,建立全国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资料档案,进行综合分析并定期提出工作报告;组织国内外劳动环境监测专业技术情报和信息交流以及有关的研究工作。
第八条 中心站职责:
1.负责对电力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站的技术指导、技术协作、考核与评比;负责对所辖范围劳动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2.负责起草所辖范围检测监督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3.负责对所辖单位劳动环境质量的检测与治理效果的评价,负责所辖范围劳动条件分级工作。
4.负责对所辖范围职业性伤害事件的检测并参与调查;在取得国家主管部门考核认可及授权的条件下,可承担所辖范围电力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参加所辖范围电力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竣工验收的检测评价工作。
5.汇总所辖单位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报表及分析资料,定期向总站和分管部门报告,并建立资料档案。
6.对劳动环境检测不合格的单位有权下达劳动环境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第九条 监测站职责:
1.建立健全检测监督站各项规章制度。
2.完成本单位劳动环境监测、突发职业性伤害事件的监测与调查及劳动条件分级测试任务,保证监测质量和技术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对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进行不定期抽检,并及时报告。
4.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定期送检工作,保证监测数据可靠准确。
5.整理分析各项检测结果定期上报,建立本单位检测监督数据档案。
6.积极开展劳动卫生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十条 各级检测监督站站长必须熟悉、掌握检测监督技术和管理方法。检测监督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 检测监督人员对检测监督数据资料有如实上报的责任,对劳动环境污染状况和导致污染的行为有检查、制止、督促改进及向上级有关部门直接反映情况的权利。

第三章 监测方法
第十二条 各级检测监督站依据国家(部)颁布的标准、规范、方法开展检测监督工作。
第十三条 监测类别
1.定期定点测定。
2.抽查性测定。
3.职业性伤害事故测定。
4.劳动条件分级测定。
第十四条 监测类别、项目、周期及布点、采样、分析方法按《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第四章 评价与报告办法
第十五条 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结果采用量化指标评价,评价计算方法见附录C。
第十六条 检测监督数据资料要建立档案。
第十七条 监督站和中心站应及时向企业分管部门报告本企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治理的建设性意见。
第十八条 各单位电力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站应每季度末向中心站报告监测结果,中心站应于次年的2月底前将各企业的检测监督情况按年度劳动环境监测结果报告要求汇总,上报总站及分管部门;全国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结果由总站汇总分析后上报。
第十九条 总站对各中心站检测监督结果报表的质量用覆盖率、错项率、漏项率为指标进行评价,并定期通报。报表质量评价计算方法见附录D。
第二十条 中心站对监测站报送的检测监督结果,可按20~25%的比例组织抽检、复核;总站对中心站报送的检测监督结果,可按10~15%的比例组织抽检、复核。抽检、复核的结果作为对检测监督机构的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

第五章 经 费
第二十一条 总站和中心站工作经费由主管部门提供及通过有偿服务解决。有偿服务收费比照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颁发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监测站所需经费,每年按计划列入生产成本。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级监测站工作人员以及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从事调查采样、分析、管理的工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电力部综合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附表A
监测仪器设备配置表
--------------------------------------------------------------------
| |厂劳动环境|局劳动环境检|
| 仪器设备名称 | | |
| |检测监督站|测监督中心站|
|--------------------------------------|----------|------------|
|防爆粉尘采样器(台) | 2 | 4 |
|--------------------------------------|----------|------------|
|个体粉尘采样器(台) | 3 | 5 |
|--------------------------------------|----------|------------|
|便携式粉尘测定仪(台) | 1 | 2 |
|--------------------------------------|----------|------------|
|便携式呼吸性粉尘测定仪(台) | 1 | 2 |
|--------------------------------------|----------|------------|
|气体采样器(台) | 2 | 4 |
|--------------------------------------|----------|------------|
|个体气体采样器(台) | 2 | 5 |
|--------------------------------------|----------|------------|
|便携式多种气体检测仪,智能型(套) | 1 | 2 |
|--------------------------------------|----------|------------|
|便携式气体测定仪(台) | 1 | 2 |
|--------------------------------------|----------|------------|
|精密声级计(台) | 1 | 2~4 |
|--------------------------------------|----------|------------|
|声级校准器(台) | 1 | 2 |
|--------------------------------------|----------|------------|
|振动测量仪(台) | 1 | 2 |
|--------------------------------------|----------|------------|
|作业环境毒物分级检测箱(件) | 1 | 2 |
|--------------------------------------|----------|------------|
|直读式一氧化碳测定仪(台) | 1 | 2 |
|--------------------------------------|----------|------------|
|直读式二氧化碳测定仪(台) | 1 | 2 |
|--------------------------------------|----------|------------|
|肺通气量仪(台) | 4 | 10 |
|--------------------------------------|----------|------------|
|通风温湿计(只) | 2 | 4 |
|--------------------------------------|----------|------------|
|便携式直读黑球温度测定仪(台) | 1 | 4 |
|--------------------------------------|----------|------------|
|热辐射计(台) | 2 | 4 |
|--------------------------------------|----------|------------|
|电子热球微风仪(台) | 2 | 4 |
|--------------------------------------|----------|------------|
|精密空盒气压表(个) | 1 | 2 |
|--------------------------------------|----------|------------|
|高频电场测量仪 | | 1 |
--------------------------------------------------------------------
续表
--------------------------------------------------------------------
| |厂劳动环境|局劳动环境检|
| 仪器设备名称 | | |
| |检测监督站|测监督中心站|
|--------------------------------------|----------|------------|
|微波漏能仪(台) | | 1 |
|--------------------------------------|----------|------------|
|携带式环境x--γ照射量率仪 | | 1 |
|--------------------------------------|----------|------------|
|电磁射线测定仪 | | 1 |
|--------------------------------------|----------|------------|
|PH计(台) | 1~2 | 2~4 |
|--------------------------------------|----------|------------|
|分析天平(1/10000)(台) | 1 | 2~4 |
|--------------------------------------|----------|------------|
|分析天平(1/100000)(台) | | 1~2 |
|--------------------------------------|----------|------------|
|生物显微镜(台) | 1 | 2 |
|--------------------------------------|----------|------------|
|测微尺(个) | 2 | 4 |
|--------------------------------------|----------|------------|
|油分测定仪 | 1 | 1~2 |
|--------------------------------------|----------|------------|
|电冰箱(台) | 1 | 2 |
|--------------------------------------|----------|------------|
|分光光度计(台) | 1 | 1 |
|--------------------------------------|----------|------------|
|紫外分光光度计(台) | 1 | 1 |
|--------------------------------------|----------|------------|
|荧光分光光度计(台) | | 1 |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台) | | 1 |
|--------------------------------------|----------|------------|
|气相色谱仪(台) | | 1 |
|--------------------------------------|----------|------------|
|高压液相色谱仪(台) | | 1 |
|--------------------------------------|----------|------------|
|计算机(台) | 1 | 2 |
|--------------------------------------|----------|------------|
|高温电阻炉(台) | 1 | 2 |
|--------------------------------------|----------|------------|
|电干燥箱(台) | 2 | 4 |
|--------------------------------------|----------|------------|
|恒温水浴箱(台) | 1 | 2 |
|--------------------------------------|----------|------------|
|劳动环境检测(辆) | | 1 |
--------------------------------------------------------------------
注: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增减有关仪器。
附表B
劳动环境检测监督中心站、检测监督站用房面积
--------------------------------------------------------
| | 厂劳动环境 | 局劳动环境 |
| 检测监督机构 | | |
| | 检测监督站 |检测监督中心站|
|--------------------|--------------|--------------|
|用房面积标准(M2)|100~200|200~500|
--------------------------------------------------------
附录C 劳动环境评价计算方法
1.统计指标:
应测点:即按国家(部)颁布的标准、规范确定的并报中心站认可的监测点。
实测点:在应测点范围内实际进行测定的点。
合格点:评价劳动环境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时,指在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实测点的样品浓度(强度)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强度)的点。分析职工实际接触水平时,以在规定期限内该点几次(个)样品浓度(强度)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作计算评价依据。
2.有害因素作业环境监测结果评价基本指标:
实测点数
实测率=--------×100%
应测点数
实测率要求必须达到90%以上。
合格点数
合格率=--------×100%
实测点数
当实测率低于90%时,合格率失去评价意义。
测点实测浓度值
尘毒浓度测点超标倍数=------------------ --1
国家卫生标准浓度值
3.劳动条件危害程度级别评定指标:
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Ⅱ级——中度危害作业;
Ⅲ级——高度危害作业;
Ⅳ级——极度危害作业。
4.防护设施评价指标:
停用防护设施--采用防护设施
时浓度 时浓度
防护率=--------------------------×100%
停用防护设施时浓度
完好的防护设施数
完好率=----------------×100%
防护设施总数
正在使用的防护设施数
使用率=--------------------×100%
防护设施总数
附录D 报表质量评价计算方法
已报告企业单位数
覆盖率=----------------×100%
应报告企业单位数
报表中的错项数
错项率=--------------×100‰
报表中的总项数
报表中的漏项数
漏项率=--------------×100‰
报表中的总项数
覆盖率应达到100%,错项率和漏项率应分别控制在千分之五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