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京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0:01:38  浏览:806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市道路、桥梁的管理,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城区、近郊区行政区域内的车行道、人行道、隔离带、路肩、路坡、道路两侧边沟、广场、公共停车场、路面至建筑线或道路用地线之间的土路、道路附属构筑物等设施和桥梁、涵洞、立体交叉桥、过街人行桥、过街人行地下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等设施(以下简称城市道
路、桥梁),均按本办法管理。
第三条 城市道路、桥梁,实行分级管理。由市、区投资或集资修建的道路、桥梁,分别由市、区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养护管理;各单位修建的专用和内部道路、桥梁,由使用单位负责养护管理或委托市、区市政工程管理部门代管。
第四条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桥梁,必须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并按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施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时应征得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同意,施工中接受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检查监督。
第五条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工程竣工后,属于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养护管理的,由市政工程管理部门验收接管。
属于几个单位集资修建有正式铺装路面的道路和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经市政工程管理部门验收后由建设单位移交市政工程管理部门。
属于单位专用,又负担地区交通的道路、桥梁,经建设单位会同市政工程管理部门验收后,建设单位可移交市政工程管理部门代管。
第六条 在原有道路上开辟路口、修建涵洞或其他工程的,必须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批时,应征得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凡需掘动路面的,必须先由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发给掘路许可证,再凭证报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经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许可掘动路面的单位,应按规定向市政工程管理部门预交修复补偿费。
第七条 加强对城市道路的保护和管理。
禁止烧、砸、压、泡以及其他腐蚀、损毁道路的活动;
除经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妥善保护措施者外,禁止履带车、铁轮车在铺装路面的道路上行驶;
禁止机动车在非指定的道路上试刹车;
除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轻型载人机动车在特定地区临时停放外,禁止一切机动车、兽力车在人行道上停放;
禁止侵占和乱挖、乱填道路两侧的路肩、边沟;
禁止向道路边沟内倾倒垃圾、渣土、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在道路边沟内种植树木、农作物、埋杆、建坝设闸引水灌溉或利用边沟排放污水。
第八条 加强城市桥梁的保护和管理。
禁止机动车在桥上试车、超车和停车(不含工程救险车);
禁止车辆超载超速过桥。因特殊情况,确需超载过桥的,必须事先报经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按批准的时间和路线过桥;
禁止在桥梁、涵洞前后左右及上下游各五十米范围内挖砂取土、堆放物料、装置有碍桥涵正常使用的设施。
各种管线需借用桥染跨越河道或在桥梁设施上架设附属设施时,必须经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批准。
第九条 保护城市道路、桥梁人人有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损毁、破坏城市道路、桥梁的行为,均有权劝阻、制止或报告有关部门处理。对保护城市道路、桥梁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做如下处理∶
(一)未经批准,擅自动工修建城市道路、桥梁的、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违章建设论处。经批准修建的道路、桥梁竣工后,未按规定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即行使用的,由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封闭停用,对建设单位处以五百元以下的罚款,令其补行验收交接手续。
(二)违反本办法保护道路、桥梁的规定,但未造成道路、桥梁损毁的,制止其违章行为,限期改正,对责任者处以十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道路、桥梁损毁,尚不影响使用的,责令修复或赔偿损失,并对责任者处以五十元以下的罚款;
造成道路、桥梁损毁,影响正常使用的,责令修复或赔偿损失,对责任者处以一百元以下的罚款,并对责任者所在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对造成道路、桥梁损毁,拒不接受处罚的,由公安机关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理;破坏道路、桥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是本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受市政管理委员会委托,代行本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的职权,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应用中的解释。
第十二条 远郊城镇的道路、桥梁,可参照本办法加强管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六年三月一日起实行。



1986年1月2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加强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加强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劳动法》贯彻实施以来,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这对于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这一制度的逐步实行,签订集体合同的数量不断增加,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
规范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工作,维护集体合同的严肃性,结合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制度
对集体合同进行审核管理,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集体合同法律效力进行审核确认,是集体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集体合同生效的必经程序。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制度,充实人员,适应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工作
的需要,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登记审核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集体合同审核管理专门机构,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可以成立由劳动关系主管单位牵头,工资、就业、职安、保险、培训等机构参加的“集体合同审核办公室”或联席会议,同时要想方设法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以保证集体
合同登记审核等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二、集体合同的报送
根据劳动部《集体合同规定》(劳部发〔1994〕485号)的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在7日内将集体合同文本及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劳动行政部门。这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集体合同进行登记审核的前提条件。应当报送的说明材料包括: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企业法
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工会社团法人证明材料;双方首席代表、协商代表或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劳动合同书复印件;协商情况及集体合同条款征求职工意见的记录;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大会审议通过集体合同草案的决议;集体合同条款的说明。
从当前情况看,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集体合同签订后报送不及时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顺利实行,应当引起各级劳动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地劳动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已签订集体合同的催报补审工作。
三、集体合同审核程序
集体合同的审核程序包括:
第一,集体合同管理机构收到报送的集体合同及有关材料后,进行编号、登记并及时告知报送单位收到时间。
第二,集体合同管理机构对代表资格、签订程序等进行初审。
第三,集体合同管理机构将初审合格后的集体合同分送劳动部门内集体合同审核的有关机构,对相关条款进行专审,经该机构主管负责人签字后返回集体合同管理机构。
第四,集体合同管理机构综合各方面意见制作《集体合同审核意见书》,内容包括:集体合同名称、单位地址、双方代表人姓名;收到集体合同的时间;经确认的集体合同有效条款、无效条款及原因;《集体合同审核意见书》的签发日期;劳动行政部门集体合同审核印章。
第五,集体合同管理机构应将审核后的集体合同书、企业报送的材料、《集体合同审核意见书》(复印件)一并存档,并将审核有效的集体合同名单报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省级行政部门可以向社会公布经审核、确认的集体合同名单。
劳动行政部门在集体合同审核中出现较大分歧或遇其它重大问题时,应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人或委托集体合同主管机构负责人主持召开联席会议,有关机构负责人共同参加,对集体合同有关条款进行研究,提出审核意见,报主管领导签字。
集体合同审核中出现涉及其他组织或部门的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请示、汇报,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集体合同审核管理工作。
四、集体合同审核的内容
第一,资格审核。主要包括企业法人资格、工会社团法人资格、职工协商代表是否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等内容。
具备企业法人资格、跨省市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所属下一级企业或子公司的负责人与工会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但只能委托一级,不得层层委托。
第二,程序审核。主要包括签订集体合同是否经过集体协商、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签字等程序。
第三,内容审核。主要包括合同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宏观调控政策,合同条款是否公平等。
对集体合同中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条款,劳动行政部门可以提出修改建议,供双方参考,不应直接在集体合同书上进行修改或强求企业按审核意见修改或执行。
资格、程序、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及时退回报送单位并加说明。
五、集体合同生效日期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集体合同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后,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生效日期自第十六日起计算;在十五日内经审核登记,劳动行政部门制作《集体合同审核意见书》送达集体合同签订双方代表的,生效日期为《集体合同审核意见书》确认的生效日期。
凡未履行其法定报送程序的集体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应视为无效。
六、集体合同的统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做好对集体合同的统计工作,及时掌握本地区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基本情况,按《关于填报〈集体合同报送审查情况统计表〉的通知》(劳关司函〔1996〕12号)的要求,完成统计报表的汇总填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将统计表报送上级劳动行政部门。




1996年11月4日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财政拨付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财政拨付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拨付各地对煤炭、有色、军工等困难企业以及华侨农(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经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对上述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预算指标采取全年一次下达方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享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省级财政部门,必须按月及时将中央财政预拨的专项补助资金拨付给省级社会保险机构,由省级社会保险机构负责按时发放。每季度末,省级财政部门将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落实情况(见附表一)及时报送财政部。
二、年度终了后一个月内,省级财政部门向财政部报送年度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收支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各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机构发放基本养老金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等情况,并按照要求填报年度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收支情况表(见附表二)。
三、财政部根据地方上报的各季度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分配、落实情况和年度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收支情况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对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并分别按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
(一)资金使用符合国务院及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的,对已下达的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数额不作调整。
(二)对挤占挪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财政部将通过年终结算等手段予以扣回。
(三)对不按规定上报有关材料或逾期上报的地区,财政部将视具体情况暂停下年的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预算指标。
四、有关地区收到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后,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抓紧安排,专款专用,及时发放。
五、享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劳动保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将原行业统筹企业和中央直属军工企业纳入省级统筹,实行省级管理,并做到全额收缴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时发放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附表一:

年第 季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分配情况表
填报单位: 财政厅(局)(公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万元
---------------------------------------------------
| | 拨 款 文 件 | 拨 款 单 据 | |
| 项 目 |------------------|------------------|合计|
|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补助金额| 凭 单 号| 日 期 | 金 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表二:

年 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补助资金收支情况表
填报单位: 财政厅(局)(公章)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万元
------------------------------------
| | 行 | |
| 项 目 | | 合 计 |
| | 次 | |
|---------------------|---|--------|
| 栏 次 | 1 | 2 |
|---------------------|---|--------|
|一、本年资金来源合计 | 2 | |
|---------------------|---|--------|
|(一)省级财政预算处上年结余转入 | 3 | |
|---------------------|---|--------|
|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 4 | |
|---------------------|---|--------|
|(二)本年预算安排 | 5 | |
|---------------------|---|--------|
|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 6 | |
|---------------------|---|--------|
|二、本年资金分配合计 | 7 | |
|---------------------|---|--------|
| 通过省级财政预算拨给省财政社保专户 | 8 | |
|---------------------|---|--------|
|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 9 | |
|---------------------|---|--------|
|三、年末资金结余合计 |10 | |
|---------------------|---|--------|
|(一)省级财政预算处结余 |11 | |
|---------------------|---|--------|
|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12 | |
|---------------------|---|--------|
|(二)省级财政社保专户滚存结余 |13 | |
|---------------------|---|--------|
|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14 | |
------------------------------------



2000年5月19日